兒童行為控制 Behavior Control

家長需要做的事 Collaborate with Your Dentist

  • 行為控制的第一步,要讓小朋友對牙醫師建立信任感。所以,需要家長跟醫師站在同一陣線。

平日與孩子說話,爸爸媽媽的言語之間,切勿將牙醫師形容成「可怕的人」或是「懲罰小朋友的人」,更不要說「如果做壞事就帶你去看牙醫」云云,因為這樣會讓小朋友先入為主的對看牙齒產生恐懼。我們建議,如果跟小朋友談到看牙醫,只需告訴他:「小朋友跟大人一樣,都要定期給醫生檢查嘴巴。」

就診時,家長需迴避不可在場,以免小朋友只顧著找爸媽,而不專心聽醫師說話。若醫師有需要找家長溝通,我們會至候診區找您。

不同年齡的處理原則 Before and After 3 Years Old

  • 三歲以前,直接束縛或由家長抱著治療;三歲以後,跟小朋友溝通後再治療。

在這裡,三歲指的是心智年齡。在心智年齡到達三歲之前,沒有理解力,所以無法溝通,只要小朋友不要亂動即可。心智年齡到達三歲後,醫師即可運用溝通技巧,與小朋友建立關係。

每個孩子的心智成熟速度不同,速度較快的可能二歲就懂事了,也有些小朋友到四歲才開始有理解力。在臨床上,醫師必須觀察小朋友的反應,來判斷該採用什麼方式。

行為控制的手法 Behavior Control Tactics

解說-示範-執行 Tell-Show-Do

有理解力、聽話的小朋友,只要能瞭解等一下要做什麼,就會願意配合。因此,醫師會用簡單的說明,跟小朋友解釋,再進行治療。

以手覆口 Hand-Over-Mouth

當小朋友哭鬧不止、無法勸阻的時候,醫師必須用手蓋住小朋友的嘴巴,降低哭鬧聲音,小朋友才聽的到醫師說話。等小朋友聽話安靜後,醫師才能把手拿開。

聲音控制 Voice Control

當小朋友過動、注意力不集中,醫師必須突然的大聲說話,引起小朋友的注意。之後,小朋友才能專心的和醫師進行互動。

兒童束縛椅 Pedo Wrap

針對無法溝通的小朋友,必須用束縛椅將身體固定住,並且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治療。通常,三歲以下、或其他行為控制無效的小朋友,需要搭配束縛椅治療。

給家長的叮嚀 Notice

  • 看牙齒時,治療成效是第一目標。為了孩子的健康,如果小朋友不願配合,即使用半強迫的方式,也得完成治療任務。

愛子心切的爸媽,在小朋友看牙時,難免會緊張。但是,切勿在孩子面前表現您的不安,以免讓爸媽的緊張傳染給小朋友,而造成行為控制的困難。相反的,家長對醫師表現信任,小朋友也會受到正面的影響,使行為控制變的容易。

回到頁首 back to top